今天是: 临沭县图书馆欢迎您!
图书馆概览
服务指南
读者园地
数字资源
尼山书院
共享工程
在线咨询
 
 
 您的位置:首页 - 读者园地
 
【追沭往事】蝴蝶翻飞百余载,待君翩翩至......
2018-07-22 阅读次数: 3192

临沭民间广场舞蹈《扑蝴蝶》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博戏则骑竹马,扑蝴蝶,跳白索,藏矇儿,舞龙灯,打花棍,翻觔斗,竖蜻蜓。”《扑蝴蝶》是流传于临沭县的民间传统舞蹈,距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现今主要在山东省临沭县李界前、蛟龙镇等村镇传承,李界前村有世代传承的舞蹈队。据史料记载,《扑蝴蝶》的项目最早出现在南宋江浙地区,清朝后期,《扑蝴蝶》传入李界前村。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岁月里,《扑蝴蝶》对于老区的红色战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45年冬,为了组织发动群众抗日救国,当时的代表艺人王西伦和王洪谦组建了扑蝴蝶秧歌队,并在演出中加入了狮子、蛟龙、快板节目,经常在村里及附近村镇表演。  四十年代,李界前村组织蝴蝶秧歌队去蛟龙湾慰问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六团。全国解放后,李界前村党支部通过舞蹈队,积极宣传毛泽东思想,鼓励群众多卖余粮支援国家建设,《扑蝴蝶》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动“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动员参军”、“交送公粮支援前线”等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扑蝴蝶》舞花有拧绳、龙捆珠、叠字、剪子、金丝葫芦、蛇蜕皮、大团圆、和平花、单扑、双扑、快扑和满场欢等12种。

《扑蝴蝶》是临沭县非遗项目保护传承的典范,在广场舞盛行的当下,这个传统民间舞蹈至今仍然活跃在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并在不断地完善发展。每年在全县的舞龙秧歌会、民俗展演中总会看到蝴蝶翻飞、人蝶嬉戏的壮观场面。

《扑蝴蝶》荣获全国第九届“小荷风采”优秀组织奖、“小荷之家”荣誉称号,为临沭县舞蹈界首次获得的全国性的最高荣誉。

 
临沭县图书馆版权所有 All Copyright by Lin Mu Library 鲁ICP备19055486
地址:山东省临沭县沭河西大街新文化中心 电话:0539-6211979 馆长信箱:lsxtsg6211979@163.com
您是第:1255224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