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临沭县沂蒙文企艺术团的队员们更忙了。刚完成县里开展的20场送文化下乡演出,又要着手准备县里的春晚和元宵晚会。团长禚洪晓告诉笔者:“我们团2012年特别忙,一年下来大大小小的演出将近100多场。”这是该县“文化惠民、文化为民”系统工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临沭县深入开展“百村万户”文化惠民工程,以广大农村为阵地,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初步形成了“县有文化品牌、镇街有文艺队、村有文化户”和“月月有演出、村村有活动、人人都受益”的城乡文化新局面,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娱活动丰富多彩,让老百姓深切感受文化带来的魅力。
为使百姓就近、便捷、免费地享受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该县积极构筑公共文化建设服务圈。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着力完善县、镇、村三级群众文化网络,提高文化设施覆盖率、人均拥有量和设施设备档次。重点在该县北城区启动了“三馆一城”(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影视城)的规划建设,在镇街提升改造了10处综合文化站,在村居建设了245个文化大院、287家农家书屋,基本实现了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公益电影的全覆盖。
该县充分发挥文化馆(站)、文化大院等文化阵地的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第四届“龙腾虎跃闹新春”舞龙秧歌会、“迎新春·闹元宵”猜灯谜系列文化活动、全县书画展、“学雷锋”系列纪念活动、“春之韵”广场舞展演、“劳动之歌”全县歌手大赛、“钻石之乡”广场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送文化下乡巡回演出20场。各镇街、各大企业也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县图书馆、农家书屋的作用,倡导全民阅读;加快电影院改造步伐,建成“一院两厅”数字影院,提高放映质量和服务水平。目前,全县建有数码放映厅 1处、3D放映厅 1处、农村流动放映队12支,农村公益电影实现全覆盖;利用图书、广播、电视、电影、远程教育等手段,围绕“科技富民”这一主题开展活动,把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科技知识、科学理念传播给广大群众。
为确保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持久,该县建立健全组织建设、完善工作体制,把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工作指标和任务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逐级签订责任书,细化分解任务,切实落实工作责任。为建立健全活动保障机制,该县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队伍的培训,每年举办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班。通过以引代管的方式,引导组建文化协会团体,使每个村居(社区)至少有1支“五有”(有领队、有队伍、有活动、有场地、有保障)文化队。加大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财政补贴,把群众文化活动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县财政每年设立30万元的演出活动基金,专项用于扶持补助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去年该县投入10万元购置了100台移动式多功能音箱、20面锣鼓、1000把健身舞蹈扇等奖励和补助给全县民间文艺团体。同时,该县还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类扶持资金150多万元,有力保障了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