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科技之舵展文化风采扬时代精神
文化惠民·每周一展
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秉承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统一的宗旨,以创新谋发展,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国家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本周推荐
西域石窟,大地之上镌刻的不朽诗篇,历经千年风沙洗礼,默默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从敦煌莫高窟绚丽的壁画,到克孜尔千佛洞庄严的佛像,这些艺术珍宝隐匿于峡谷荒漠之中,见证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西域石窟的开凿,最早可追溯至公元3世纪左右,宛如晨星初现于历史的天幕。僧侣们沿着丝绸之路,在峭壁间寻觅心灵的栖息地,一凿一斧地开辟出供修行与礼拜的洞窟。这些早期石窟,虽简朴无华,却深藏着对精神世界的无限追求。岁月流转,工匠们开始以巧手在岩石上雕琢佛像,挥洒色彩绘制壁画,将信仰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赋予冰冷的石头以生命和灵魂。丝绸之路的繁荣,不仅带来了贸易的兴盛,更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深刻交流。西域石窟因此成为一座座文化交融的艺术宝库,见证着古代文明的辉煌。
陕西延安钟山石窟内的彩绘雕塑
国之瑰宝:须弥山石窟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的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始建于北魏时期,历代均有扩建,现有162个洞窟、500多尊保存较为完整的造像。石窟宏伟瑰丽、刻工精美,佛像与窟顶的浮雕栩栩如生、造型秀美。须弥山峰峦叠翠、岩石嶙峋、青松挺拔、桃李郁然,山景与佛光相衬,自然与人文交融。在崖壁间的洞窟中穿行,在菩提树下流连,在松涛声里品味别样的宁静,足以开启一场感悟人生的文化之旅。
东方艺术雕塑馆:麦积山石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秦岭西端北侧,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现存194个洞窟,泥塑、石雕7800多件,壁画1000多平方米,崖阁8座。麦积山石窟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在众多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被誉为“东方艺术雕塑馆”。麦积山石窟第133窟中被誉为“东方微笑”的小沙弥塑像,工作人员在修补石窟中的塑像。
沙漠中的艺术宝藏:敦煌莫高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在西域石窟中,敦煌莫高窟无疑最为人称道,堪为典范。莫高窟位于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之上,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漫步于莫高窟之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充满诗意与浪漫的时代。莫高窟中的唐代彩塑菩萨像,莫高窟第323窟中的《张骞出使西域图》。
龟兹文化的辉煌:克孜尔千佛洞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境内的克孜尔千佛洞
向西行至新疆拜城境内的木扎特河谷,那里坐落着著名的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千佛洞是我国最早开凿的大型佛教石窟群之一,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至9世纪逐渐停建,现存洞窟236个,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克孜尔千佛洞是研究龟兹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更是了解古代西域社会的窗口。这里的壁画以鲜艳的颜色和生动的形象著称,特别是那些描绘日常生活场景的画面,如集市交易、音乐舞蹈等,直接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此外,克孜尔千佛洞还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文字记录,为研究古代语言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克孜尔石窟第17窟中的菱格本生故事画(局部),克孜尔石窟第129窟穹顶的伎乐天人造型。
西域石窟不仅仅是艺术品的集合体,它们更是信仰与理想的象征。当夜幕降临,星辰洒落在古老的石窟之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这些石窟见证了无数个日夜的变迁,也见证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与发展。它们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同时也启迪着未来的思考。
本期推荐:“西域畅想曲”全景展览
识别上方二维码观看“西域畅想曲”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