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临沭县图书馆欢迎您!
图书馆概览
服务指南
读者园地
数字资源
尼山书院
共享工程
在线咨询
 
 
 您的位置:首页 - 读者园地
 
【临沭地名传说】大兴镇日晒村的由来
2023-12-02 阅读次数: 499


大兴镇日晒村的由来

   临沭县大兴镇驻地西南三公里,新沭河北岸,有一个近五百户人家的村庄,名曰:“日晒”。提起日晒村,早在康熙三十五年就有此名,不过那时叫“衣晒”罢了。

   日晒原来叫徐大庄,明朝中叶徐氏在此立村居住,命村名徐大庄,付氏于清初从苍山县涌泉迁此定居,更名为“常胜庄”。清朝康熙十八(1679)年,康熙皇帝圣驾南巡。临沂生员王卣拦驾奏本,“自黑陡涧至羽山二百里,人烟稀少,草寇易娶,当于郯城乱沟山集设捕盗官,永除盗贼”。

   康熙皇帝治国有方,倾听群言,经常到边远的地方去微服私访,视察民情,当他听到王卣上疏,说羽山一带盗贼横行时,他决计化装私访,明察真情。这一天,他来到临沭一带,沿着苍源河顺流南下,沿途走访,突然天空浓云密布,狂风骤起,电闪雷鸣,风雨交夹,此时前不归村,后不归店,只好在一棵大榆树下避雨,不多时,康熙皇帝竟被雨淋得衣帽全湿。夏天的天气,象小孩子的脸一样喜怒无常,阴晴多变。不一会,大雨渐止,康熙皇帝私访心切,继续登程,走至常胜庄前,在河畔休息晒衣。忽而,从河边传来一阵忧怨的祈祷之声,由远而近,时弱时强。康熙皇帝登上河岸想看个究竟,只见洪水翻滚,波浪滔滔,在不远的地方,有些人在河边烧香磕头,旁边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在放牛。康熙皇帝上前问道:“老人家,那些人为啥烧香磕头?”老翁说:“这个地方河狭水深,经常闹水灾,平时来往过客或去河南涯种地的人经常落水溺死,每逢雨季,河水上涨,洪水破堤而出,淹没村庄和庄稼,是一条多灾的祸河。特别是阴雨连绵的秋季,苦风凄雨,人哭鬼叫,可能是受害者的幽魂未散,在喊冤叫苦,人们烧香磕头,是祭祀河神,祈求河神保佑这方人四季平安。”

  康熙皇帝又指着东、南两座山问道:“那是什么山?”老翁答曰:“南边的那座叫羽山,东边的那座是磨山,民间流传,羽山到磨山,蝥贼出万千,茂岭上点点卯,遮盖沂、郯、海、赣半边天,要得此地安,放上文武两座官。”康熙皇帝刚要问明何人在此为非作歹,抬头一看,那位老翁飘然而去,形影无踪,只剩下那头老牛,变成了一块大石头,呆呆地站在河岸上,望着滚滚东流的洪水发楞,洪水过后在河道的拐弯处漩成了一个庞大的深渊,长年不涸,人们称石牛滂。

   康熙甚奇怪,但又想,这乃是神仙责令我勿再前行。这耳闻目睹的一切景况,就说明这边远凋蔽的地方,灾难重重,民不聊生,如不尽快加以整治,万民骂我康熙庸懒无能……康熙起驾回朝,将巡视了解的情况,纳入兴建整顿计划。康熙二十四年(1685)命李兴祖在乱沟山集建督捕同知署,设文武两座官衙,管辖沂、郯、海、赣,剿歼贼寇,消除匪患。至此,乱沟山集改称大兴镇,常胜庄改称为衣晒村。清朝中叶,人们取“日晒龙衣万点金”之吉祥意,将“衣晒”改称“日晒”。

      摘自《讲述临沭故事系列丛书》,未经临沭县图书馆授权,不得转载。

 
临沭县图书馆版权所有 All Copyright by Lin Mu Library 鲁ICP备19055486
地址:山东省临沭县沭河西大街新文化中心 电话:0539-6211979 馆长信箱:lsxtsg6211979@163.com
您是第:1366626 位访问者